近日,國際在線藝術(shù)收藏頻道記者在剛剛閉幕的2012(第五屆)國際博物館及相關(guān)產(chǎn)品與技術(shù)博覽會上見到遵義嘉豐民俗博物館展出的一件仡佬族樹皮衣。仡佬族樹皮衣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由樹皮制成的服飾,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,被譽為“服裝活化石”。仡佬族樹皮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,它是由仡佬族先民用楮樹等樹皮經(jīng)過繁瑣的工序手工制成,主要用于遮羞、保暖。樹皮衣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重大發(fā)明,在人類學(xué)及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。
仡佬族是我國古代西南地區(qū)的土著民族,據(jù)“濮族經(jīng)”記載:遠(yuǎn)古時仡佬先民怒和就發(fā)明了以樹皮衣原料的制衣技術(shù)。遵義嘉豐民俗博物館收藏的樹皮衣為宋代制品,是當(dāng)?shù)刎罾凶鍌髁飨聛淼淖顬檎滟F的文物,原料為構(gòu)樹。
仡佬族男女皆穿裙(男裙短,女裙長)。用布一幅圖于腰際,無摺皺,有如桶狀,謂之“桶裙”。男子皆穿短衣,女子或短衣或長衣,或短衣外套以前短后長之袍。質(zhì)料有葛、麻、羊毛、絲、棉布等。男女多以長帕包頭,有的婦女或用花布一塊蓋頂。
據(jù)史書記載
大約在十九世紀(jì)中葉,仡佬族婦女上衣短僅及腰,袖背上繡鱗狀花紋,下穿無褶長桶裙,整個裙子分為三段,中段用羊毛織成,染成紅色,上、下兩段多用麻織,一般有青、白色條紋,外罩青色無袖長袍,長袍前短后長,均繡有花紋,穿時從頭上套下,腳穿鉤尖鞋。男子多穿對襟衣,男女均以長帕包頭。大約在三、四十年前,仡佬族服飾大多與鄰近漢族或其他民族相同了。
仡佬族人善紡織、刺繡、蠟染,歷史上因其服飾色彩款式不同而被稱為“青仡佬”,“紅仡佬”,“花仡佬”,“披袍仡佬”等。近代仡佬族的傳統(tǒng)服飾也很有特色,女子穿無領(lǐng)大襟長袖衣,衣上滿飾層次豐富、題材各異的菱形或長條形圖案,手法為蠟染和彩繡。下著百褶裙、勾尖鞋、腰系小圍腰,也是滿飾繡染。男子穿青布對襟密絆上衣、束腰帶、長褲、布鞋。男女皆以花帕包頭。大約在三、四十年前,仡佬族服飾大多與鄰近漢族或其他民族相同了。
仡佬族男子多穿對襟上衣,長褲,白布或青布包頭,穿元寶鞋或云勾鞋。婦女一般穿及腰短上衣,袖背上繡有鱗狀花紋,下配無褶長筒裙。裙由三段組成,中間用土紅色羊毛織成,上下兩段是麻織條紋土布。外套圓領(lǐng)無袖、前短后長的貫頭衣,頭盤大發(fā)髻,用三條一丈多的布包之,后面露出六個頭穗。
少女喜歡戴一端繡有紅、黃、綠、紫等彩色花邊的黑色頭巾。以銀首飾裝飾,穿翹尖繡花鞋。也有穿石衽大襟短衣、長褲,衣袖寬短,襟及環(huán)肩以寬邊裝飾,褲較短,褲腳較窄。仡佬族婦女擅長于紡織,服裝面料都是自織自染的細(xì)布,結(jié)實耐用,樸素大方。
仡佬族服飾無論男女皆穿桶裙。裙料以染色羊毛線編織,或?qū)⒁环蠙M向連綴兩端而成或用兩幅橫聯(lián)而就。裙腰無褶皺,穿時以裙自頭上貫通而下,故又名為“通裙”。男子穿短上衣,居住高寒山區(qū)者常外披毛氈一幅。婦女的衣服一般是長衣短裙,制作更為講究、美觀。不同支系所穿服色不同,人們依其服色而分別稱之為紅仡佬、白仡佬、青仡佬、花仡佬。如在衣領(lǐng)、衣袖、裙邊繡以紅花的被稱為紅仡佬?;ㄘ罾兴C花邊則為五彩色,且周身還綴以蠶繭為飾,累累如貫珠。
有一部分仡佬族服飾衣長僅尺余,在上衣外再套袍一件。袍無領(lǐng)無袖,有如布袋,于袋底中部及左右各開一孔,穿時頭及手從孔中伸出,前胸短、后背長,袍上綴海巴(貝)為飾物,下仍著五色羊毛桶裙。他們被稱為“披袍仡佬”?!凹纛^仡佬”則有女孩額上間發(fā)剪短,僅留一寸長,作為未婚標(biāo)志的習(xí)俗。“打牙仡佬”有在姑娘出嫁前將兩枚門牙打掉的習(xí)俗。清末民初以來,因仡佬族人口急劇減少,居住區(qū)域迅速縮小,大部分呈點狀分布,各地仡佬族內(nèi)部聯(lián)系削弱以致消失,在漢文化廣泛影響下,大部分改從漢裝。